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小三必看 >

小三必看

全站首选服务推荐:

分离小三/小三劝退/拆散小三/小三调查

私家侦探婚外情/外遇/出轨调查取证

联系:18459194467(刘老师,微信同号)

做小三好吗?当小三好吗?当小三的后果是什么?小三结局如何?做小三的下场

2025-09-22 小三必看

做小三好吗?当小三好吗?当小三的后果是什么?小三结局如何?做小三的下场

心理学上有个墨菲定律,说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,那么一定会发生,并且还总是最糟糕的情况。出轨和小三也同理,当初是怎么得到这段感情的,最终也会以更惨烈的方式失去。如今琼瑶奶奶的真爱论早就不流行了,大家都对小三口诛笔伐,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小三前赴后继地破坏别人的家庭?

其实,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:那些成为“小三”的人,往往并不是天生道德败坏,而是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空洞与缺失。她们一次次踏入别人的感情禁区,表面上是在争夺爱情,实则是在重复某种心理模式。就像飞蛾扑火,明知会受伤,却依然控制不住地扑向那一点光和热。这种近乎自毁的行为背后,其实藏着一个渴望被看见、被认可的灵魂。只可惜,她们选错了方式,也爱错了人。

第四次当小三,被原配弄得遍体鳞伤。咨询者跟我说过,她当过很多次小三,算是一个职业小三了。这次的对象是大她10岁的上司。为了能勾搭到上司,她常常利用职务之便接近他。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他面前晃悠,总是夸奖上司能力很强,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拜之心。后来上司一直在她和妻子之间犹豫不决,也不说要娶她的事。于是她便找人打听上司家的情况。上司的老婆是个很强势的人,两个人有一个女儿,但是上司一直想要个儿子。为了让上司娶她,她选择用怀孕来为自己争取一下。验到是个男孩后,她心里也松了口气,手里的筹码有了,接下来就可以用孩子来逼上司离婚了。上司很看重这个孩子,对她也是百依百顺。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,上司最后选择用过半的财产和老婆离婚。离婚后,上司便跟她同居了,但是相处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。

可悲的是,她以为用孩子绑住了一个男人,其实只是绑住了自己。孩子成了她唯一的筹码,却也成了她余生难以卸下的重负。她没料到,这场“胜利”只是另一段痛苦的开端。他们之间的感情,从始至终都建立在不平衡和算计之上。没有光明正大的开始,又怎能期待圆满安稳的结局?

上司在离婚后,跟前妻一直保持着联系,每周都会去看望和前妻的女儿。这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外人,每天活在自我怀疑中。对于每个小三来说,抢来的幸福就是这么没有底气,遇到委屈,都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
她常常在深夜独自落泪,想着自己究竟图什么。钱吗?她也可以自己赚。爱吗?可她从没真正安心地享受过被爱。她更像是一个暂时被需要的替代品,而不是谁生命中的不可或缺。这种随时可能被取代的恐慌,让她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,也越来越不像从前的自己。

有句话说,每一段给你带来痛苦的关系,都是你潜在意识中错误的认知。而她一直被小三的身份搞得自己遍体鳞伤,也是因为她的认知一直没有被纠正。一个小三在一段感情里失败了,还会再扮演下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角色。这种悲剧会在她身上不断上演,她也会在这种痛苦中不断轮回,没有尽头。

这种轮回,就像心理上的“成瘾”。明明知道是毒,却还是一饮而尽。每一段关系看似不同,实则都是旧戏重演——同样的角色、类似的剧情,只是换了舞台和对手。她以为自己是在寻找爱,其实是在试图填补童年就裂开的情感窟窿。可惜,外面的爱填不满心里的洞。

没有一个出轨男人,会真正爱上小三。据她自己的经历描述,前3次做小三,对象都是比自己大上很多的男人。每段感情的开始,都是因为这个出轨的男人能给她父亲一般的呵护。他们会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,会给她一生一世的承诺,但却没有一个会真正给她婚姻。在这些老男人的眼里,她有活力和朝气,像一个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。

这些男人贪恋的,是她的年轻和崇拜,是她带给他们的活力与激情。但那不是爱,而是一种自恋的延伸。他们通过征服年轻女性来证明自己的魅力,缓解中年危机的焦虑。一旦需要付出代价,他们往往比谁都清醒、比谁都现实。

满嘴真爱的出轨男人里,没有几个真正会爱上小三。每个小三都会不服气,如果他不爱我,那么他为什么像爱女儿一样呵护自己。在《2013年中年危机调查》中,因为婚外情而离婚的比例不到5%!因为这些赚钱多、比较成功的男人,脑袋里的水肯定比小三少。他们太会权衡利弊了,每一分钱每一份利益都会抓的紧紧的。并且这些男人清楚地明白,就算跟小三结婚了,婚后一样会归于无聊乏味。一旦离婚就是伤筋动骨,割裂自己多年积攒的财产,而出轨只要付出一点点关心,就能享受到婚外情的刺激。所以他们宁愿用一些口红、名包去换取一个年轻的情人,也不会轻易放弃家庭。他们真的太现实了,妻不如妾,妾不如偷,他们会爱很多女人,却不会真正爱上一个小三。

他们给小三的,不过是婚姻里剩下的一点边角料——一点时间、一点温情、一点物质,却从不是全部的自己。他们不会为小三放弃社会形象、家庭责任和财产利益。对他们来说,婚外情是逃离日常的窗口,而不是重建生活的起点。

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所有的婚外情,都不过是假手他人,来爱自己。你如此,和你苟且的男人也是如此。

所以永远得不到已婚男人真正的爱,是每个想上位的小三都逃不开的宿命。

这不是命运不公,而是人性使然。一段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欺骗和索取之上的关系,怎么可能结出真诚的果实?

而一个小三成瘾的女人,也不一定是真正爱这个男人。小说《道德颂》里,女主人就有这样一个认知,她觉得三角恋远比两个人的关系有趣的多。她们不断地构建一个三角关系,时刻处于战争状态,享受胜利者的滋味。并且如果那个男人一开始很爱自己的妻子,她就认为可以争取,让他的爱转移到自己这儿来。这样的女人其实是一直处于爱的绝望中,通过破坏别人家庭获取安全感和成就感。

她们要的不是爱,而是赢。是通过“被选择”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可真正的价值不需要通过伤害他人来证明,真正的爱也不需要通过抢夺来获得。这种扭曲的满足感,就像糖衣毒药,短暂甜蜜,长期致命。

如果你身边的人有这种情况,建议她们:内心承认自己是缺爱的,接着转移注意力,培养一些爱好,找回安全感。放弃好胜心,尊重别人的家庭,也从内心真正尊重自己。摆脱内心对男人的依赖感,去工作,靠自己的双手挣钱。认清男人的品性,寻求真正的爱情。

这条路注定艰难,但唯有直面缺失,才能真正开始治愈。把自己人生的主权握回手中,而不是寄托在另一个人的垂怜里。

小三成瘾的真正原因,来自于原生家庭。上文提到的这位小三成瘾的咨询者,在第4次好不容易上了位,却又失败了。一部分原因在于她自我的认知浅薄而扭曲,另一部很大原因来自于她的原生家庭。从小她父母的感情就不好,父亲将原本属于妻子的爱转嫁到她身上。同样的,母亲将对丈夫的恨一样强加到了她身上。于是在原生家庭里,她一直战战兢兢,一边享受着父亲的慈爱,一边承受着母亲的冷漠。

她从小就没有学会健康的爱的模式。她所见所闻,是情感的错位与边界的崩塌。她习惯了在夹缝中生存,在三角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。她误以为这种扭曲的爱就是常态,甚至误以为只有通过竞争和抢夺,才能获得关注与重视。

而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对情感经验认知的开始,也是学习两性相处方式的最初场所。柯罗里曾说过: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。如果一个人的母亲给她带来的是落寞和哀伤,那么她很难在婚姻中得到快乐和幸福。弗洛伊德也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谈到:无论出于什么原因,如果一个女孩在必要的成长阶段缺失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管教。那么她就会在成年后不自觉地向伴侣寻求弥补,即容易产生恋父情结。所以,父亲对她越好,她越是觉得愧疚母亲;母亲待她越差,她越是恨自己的父亲。而父女关系决定了她对异性的看法,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今后婚姻的模样。她在原生家庭里剥夺了母亲的爱,成年后她就去破坏别人的家庭。她得到了父亲的爱,却又觉得对不起母亲,成年后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一段纯粹的爱。原生家庭带给她矛盾交织的心理,就是她为什么做小三成瘾的原因。这个现象叫“强迫性重复”,指的是人们容易陷入原生家庭的交往模式,内化父母给予我们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征。

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重复熟悉的模式,哪怕那种模式是痛苦的。因为熟悉,哪怕痛苦,也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全感。未知的、健康的关系,反而让人畏惧和逃避。

所以原生家庭里,父母情感的失衡,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自己孩子的人生走向悲剧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。意识到问题所在,就是重写的开始。

原生家庭的伤,只能自救。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,就要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跋涉一辈子。而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在于,它强大的延续性。东野圭吾曾经说过:“谁都想生在好人家,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。发给你什么样的牌,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。”有句话说:“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,不是一个状态;是一个方向,不是终点。”只有你学会和自己和解,学会与世界握手言和。

这个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清醒的自觉。不是要你原谅所有伤害,而是放过那个一直被困在过去的自己。

▼第一:不为别人的错负责任。在你想要逃避的时候,想想自己的父母,时刻提醒自己这一切不是你的错,别把自己逼上父母的老路。父母的婚姻是他们的课题,不是你的人生剧本。

▼第二:释放内心的恨。面对自我攻击和怀疑时,不要有意躲避,而是要正确的认识自己,并且大胆地难过与痛心。承认受伤,才能真正开始疗伤。

▼第三:强化自我认知。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原生家庭不是你抗拒成长、逃避现实的借口、从今天开始,你的幸福和快乐,全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。你值得被爱,但不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。

▼第四:走出阴影,试着与他人联结。摒弃自卑,忘记不完美的原生家庭,自己给自己安全感,追求健康长久的爱情。一点点地将失去的东西,借其他正确的方式慢慢弥补起来。可以通过写作、绘画、心理咨询,或是建立一段真诚的友谊,来重新认识自己、疗愈自己。

最后,你要记得,父母只是我们人生里一段时光的领路者。一辈子活在恨里面,最终只会更加得不到爱。放下一切束缚和包袱,让自己变得轻盈,内心坚定地追求自由与幸福。才能终止悲剧,才能眼里有光,笑里坦荡。

人生的路很长,原生家庭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真正强大的不是从不受伤,而是受伤之后依然有能力重建自己的生活。你永远可以选择,从这一刻开始,走出循环,真正去爱,也被爱。